跨境电商独立站防欺诈系统踩坑,外贸收款风控血泪史
昨天刷到一条新闻,某跨境卖家因为欺诈订单损失十几万,我瞬间想起自己刚入行时那段胆战心惊的日子。
2023年春天,我刚开始做独立站收款,那时候天真得很,觉得有钱赚就行,从来不考虑风险。结果没多久就中招了,一个”客户”用盗刷的信用卡下了好几个大单,总金额快2万美元。
当时我高兴坏了,以为遇到了大客户。赶紧安排发货,还特地选了最快的物流。结果货刚到海关,PayPal就发来拒付通知,说信用卡被盗刷了。
不但货款拿不到,还要承担拒付手续费和货物损失。更要命的是,这种拒付记录会影响账户信誉,后续正常订单的收款也变得困难。
现在我用MaxMind做风控,虽然每次查询要花点钱,但能有效识别高风险订单。系统会分析IP地址、设备指纹、行为模式等各种数据,给出风险评分。
不过防欺诈系统也不是万能的,有时候会误杀正常客户。我就遇到过几次,系统显示高风险,结果客户是正常的商务人士,只是在机场用了公共WiFi下单。
现在我的策略比较保守:低风险订单正常处理,中风险订单人工审核,高风险订单直接拒绝。虽然可能会错过一些生意,但总比被欺诈强。
有同行说我这样做太谨慎,会影响转化率。我觉得这种观点就是典型的贪小便宜吃大亏。宁可少赚点钱,也不能冒被骗的风险。
做跨境电商,风控意识一定要强。钱好赚,但坑更多。